米茨最新资讯

什么是葡萄酒酒泪?有酒泪的葡萄酒更好喝吗?

发布时间:2019-01-19
葡萄酒也有酒泪?那这个酒泪到底是什么呢?有人说有酒泪的葡萄酒更好喝,那是不是真的如此呢?对此今天米茨Mici红酒学院小编就来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。
其实酒泪也叫酒腿,喝一口酒或者摇一下酒杯,然后观察酒杯的内壁,你应该可以看到杯壁上出现了一条条透明的柱状液体,就像一行行汩汩流下的“眼泪”一样,这些酒柱,就是传说中的“酒泪”、“酒脚”或者“挂杯”。
其实,酒泪的背后隐藏了一道奇妙的科学原理。葡萄酒的大部分成分是水,其他重要物质有矿物质、多酚类物质、糖、酸、甘油和乙醇等。其中水和乙醇对酒泪的形成尤其重要。乙醇比水挥发得更快,而且它的极性比水的弱很多;另外,乙醇属于表面活性物质,所以在葡萄酒的酒液表面会聚集更多的乙醇分子,比水分子的数量还要多。乙醇的挥发速度比水要快很多,尤其是在酒液比较薄的地方,比如残留了少量酒液的杯壁上。
什么是葡萄酒酒泪?有酒泪的葡萄酒更好喝吗?
总的来说,水的表面张力比较高,它习惯于吸附其他的分子。乙醇的表面张力比水的低,而且它的极性更弱。水和酒精的混合液的表面张力比纯净水的要低一些。因此,当葡萄酒中的乙醇开始挥发之后,酒液表面的乙醇分子浓度就会下降,从而导致酒液的表面张力升高,最终形成一个表面张力梯度。出现这样的梯度后,下层酒液中的水分子就会自动往上移动到液体表面,以缓和表面的张力。于是,在一杯葡萄酒的主液面上,就会形成一圈高低表面张力区,随着乙醇的不断挥发,高低表面张力区会不断扩大。不过,高低表面张力区之间的牵引力并不能抵抗重力的作用,所以杯壁上的液体最终还会慢慢流回到主液面,形成所谓的“酒泪”。液体的这种因为表面张力梯度而造成的传质现象就是著名的“马伦哥尼效应”(Marangoni Effect)。
“酒泪”可以说明葡萄酒的什么情况呢?很多人认为,葡萄酒的“眼泪”可以说明它的质量,酒泪越多,葡萄酒的质量就越高。也有人认为,酒泪是由甘油和糖分引起的。不过,这两种看法其实都不够科学。酒泪真正能展示的是葡萄酒的酒精含量,因为酒精(即乙醇)是酒泪形成的主要因素,所以酒泪的多少和持续时间都跟它密不可分。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,其酒泪相对也就越多,酒泪的持续时间也越长。
由于酒泪是由酒精挥发引起的,而外部的因素,如温度、湿度都会影响酒精的挥发速度,所以这些外部因素也会影响酒泪的形成。温度越高,酒精挥发得越快,酒泪也就越容易形成。如果想要阻止酒泪的出现,可以尝试把酒杯完全密封起来。酒杯被密封后,由于酒精无法挥发,酒液就能维持均衡状态。你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,用不同的葡萄酒来进行这样的试验,进一步验证酒泪形成的科学原理。对于葡萄酒“酒泪”这一环节,全球著名酒评家杰西丝·罗宾逊(Jancis Robinson)在《如何品酒》一书中曾尖锐的指出:“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在餐桌上作秀和炫耀的时髦动作。”

VIP客户
vip客户
vip客户
vip客户
vip客户
俄罗斯国母级天后阿拉·普加乔娃、克罗地亚首相、肯特亲王、罗马尼亚国王、罗马尼亚皇室米哈伊夫妇、美国好莱坞动作巨星史蒂文·西格尔、英国麦可亲王、欧洲足联主席迈克尔·普拉蒂尼、葡萄酒大师John Radfor、全球第26位葡萄酒大师John Salvi……查看更多VIP客户
热门资讯
红酒专题